尊崇道经寺记

Author 丁家立

ms numberms794-010

Persistent Identifier
尊崇道经寺记[1]
(碑二十八行, 行四十四字, 今存)
赐进士出身朝列大夫四川布政司右参议江都左唐撰文
赐进士出身徵仕郎户科给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淮南高洘书丹
赐进士出身徵仕郎前吏科给事中维扬徐昂篆额
尝谓经以载道, 道者何 ?日用常行古今人所共由之理也。 故大而三纲五常, 小而事物细微, 无物不有, 无时不然, 莫匪道之所寓。 然道匪经无以存, 经匪道无以行, 使其无经, 则道无载, 人将贸贸焉莫知所之, 卒至于狂谈而窈冥行矣。 故圣贤之道, 垂六经以诏后世, 迄于今而及千万世矣。 至于一赐乐业教, 始祖阿躭, 本出天竺西域, 稽之周朝, 有经传焉。 道经四部, 五十三卷, 其理至微, 其道至妙, 尊崇如天。 立是教者惟阿无罗汉, 为之教祖;于是乜摄传经, 为之师法。 厥后原教自汉时入居中国。 宋孝隆兴元年癸未, 建祠于汴。 元至元十六年己卯重建。 其寺古剎也, 以为尊崇是经之所。 业是教者不止于汴。 凡在天下, 业是教者, 靡不尊是经而崇是道也。
然教 (照原碑) 是经文字, 虽与儒书字异, 而揆厥其理, 亦有常行之道, 以其同也。 是故道行于父子, 父慈子孝; 道行于君臣, 君仁臣敬;道行于兄弟, 兄友弟恭;道行于夫妇, 夫和妇顺; 道行于朋友, 友益有信。 道莫大于仁义, 行之自有恻隐羞恶之心; 道莫大于礼智, 行之自有恭敬是非之心; 道行于斋戒, 必严必敬;道行于祭祖, 必孝必诚; 道行于礼拜, 祝赞上天, 生育万物。 动容周旋之际, 一本乎诚敬也。 至于鳏寡孤独, 疲癃残疾者, 莫不赒恤赈给, 俾不至于失所。 贫而娶妻不得娶, 与葬埋不能葬者, 莫不极力相助, 凡婚资丧具, 无不举焉。 及至居丧, 禁忌荤酒, 殡殓不尚繁文, 循由礼制, 一不信于邪术。 下至权度斗斛, 轻重长短, 一无所敢欺于人。
求观今日, 若进取科目而显亲扬名者有之, 若布列中外而致君泽民者有之, 或折冲御侮而尽忠报国者有之, 或德修厥躬而善著于一乡者亦有之矣。 逮夫农耕于野, 而公税以给;工精于艺, 而公用不乏;商勤于远, 而名著于江湖;贾志于守, 而获利于通方者, 又有之矣。 畏天命, 守王法, 重五伦, 遵五常, 敬祖风, 孝父母, 恭长上, 和乡里, 亲师友, 教子孙, 务本业, 积阴德, 忍小忿: 戒饬劝勉之意, 皆寓于斯焉。 呜呼! 是经也, 日用常行之道所著者有如此。 是故天命率性, 由此而全; 修道之教, 由此而入; 仁义礼智之德, 由此而存。 若夫塑之以像态, 绘之以形色者, 徒事虚文, 惊眩耳目, 此则异端之说, 彼固不足尚也。 然而尊崇于经者, 其知所本欤!
道经相传, 有自来矣。 自开辟以来, 祖师阿躭, 传之女娲 (挪亚), 女娲传之阿无罗汉, 罗汉传之以思哈㦴 (以撒), 哈㦴传之雅呵厥勿 (雅各), 厥勿传之十二宗派, 宗派传之乜摄, 乜摄传之阿呵联 (亚伦), 呵联传之月束窝 (约书亚), 束窝传之蔼子喇: 于是祖师之教, 燦然而复明。 故凡业是教者, 其惟以善为师, 以恶为戒, 朝夕警惕, 诚意终身, 斋戒节日, 饮食可叵, 于经而是矜是式, 尊奉而崇信焉。 则天休滋至, 理惠罔愆, 人人有德善之称, 家家遂俯育之乐。 如此, 则庶于祖教之意无所负, 而尊崇之礼无少忒矣。 刻石于寺, 垂示永久, 咸知所自, 俾我后人其慎念之哉。
大明正德七年壬申孟秋甲子重建寺。 俺、李、高、维扬金溥请道经一部, 立二门一座, 宁夏金润立碑亭一座, 金钟修撰碑亭。 镌字张鸾、张玺。
1. 该篇所附正德七年 (公元一五一二年) 开封 《尊崇道经寺记》碑文, 为陈垣先生整理, 载于陈垣: 《史学论著选》,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68-70 页。